悲观的经济学家会鼓励人们停止捐赠吗?

媒体对慈善事业的报道很重要,因为它传递了一个信息,即这个话题很重要,值得全国讨论。长期以来,英国《金融时报》一直是报道慈善事业的最佳报纸之一。上周六,他们发表了一篇题为《即使在经济衰退时期,捐赠也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的文章。

http://www.ft.com/cms/s/2/141f425e-27d4-11de-9b77-00144feabdc0.html

但这篇文章接着描述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动机:“纯粹的利他主义”、社会压力和那些为了感觉良好和获得“温暖的光彩”而这样做的人,并认为只有无私的捐赠者会在经济衰退期间增加捐款。尽管标题令人振奋,但它的结论令人沮丧,“与我交谈过的所有经济学家都对经济衰退期间慈善捐赠的前景持悲观态度。”

尽管我很高兴看到这篇文章付印,但在我看来,英国《金融时报》似乎把重点放在了个人捐赠者的动机上,而忽视了其他重要因素,尤其是我们作为一个社会所遵循的关于捐赠的规范。自2000年以来,英国投入了大量的努力和公共资金来建立“捐赠文化”。政府政策的核心是鼓励人们像在美国一样,把支持慈善看作是生活中非常正常,甚至是必须做的事情。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中,给予是“每个人都做的事”,是一种简单的日常习惯,可以平衡,甚至超过个人动机。

但反过来也是正确的——一个对慈善捐赠前景持悲观态度的社会,坚持认为捐赠将不可避免地减少风险,这就促进了相反的规范:“其他人都在削减他们的捐款,所以我也会这样做。”

正如我之前说过的,目前的经济形势显然很糟糕,但公开的恐慌可能会导致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甚至会让我们陷入衰退。

慈善机构当然会担心没有足够的资源来完成他们的工作。但研究表明,经济状况和慈善支出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人们不会仅仅因为负担得起就捐款;如果他们这样做了,那么每个富人都是慈善家,不幸的是,他们不是!

与英国《金融时报》所描述的许多经济学家采取的简化主义方法相反,慈善并非简单的金融交易。它首先是一种社会行为,使个人能够创造和交流积极的身份,同时满足他们自己的需求,过上成功、有意义和有意义的生活,并得到他人的肯定。

尽管我们正处于艰难时期,人们仍然需要看起来好、感觉好、做得好,所以没有理由认为慈善事业的新时代不会持续下去。

留下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