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以佛陀(觉悟者)的教导为基础,被称为“法”或“达摩”。这条路将我们从生活中的痛苦和压力中解脱出来,通往被称为涅槃的自由与平静。

佛陀在大约2500年前开悟后,曾任教多年。他的大量教义被保存在巴利语中,并且仍然由他建立的僧伽传统传授。在不同的国家有许多不同的传统,但所有真正的佛教传统都建立在最初的教义之上。如今,僧伽一词的使用范围更广,指的是所有传统的佛教僧侣或神职人员,甚至是整个佛教团体。

佛陀的觉悟来自他的经验,我们可以称之为精神层面,这超越了我们在生活中所经历的许多形式的不快乐。但与大多数宗教不同的是,他的教义坚定地基于我们在自然世界中对自己的体验。虽然他多次提到人们对灵性存在和天国的看法,但他的教导并不是关于这些东西。涅槃不是天堂,在佛陀的教导中,这可以在我们自己的生活中体验到。

其核心教义涉及幸福和不幸福的本质,即所谓的幸福和不幸福四圣谛《苦难的本质、苦难的原因、苦难的终结和苦难的终结之道》。

苦难的本质

在佛陀的教导中,生命是无常的,与苦难紧密相连,并会发生变化。这被称为存在的三种迹象:无常、痛苦(不快乐或不满)和非我。世上存在的这三个特征,在我们的苦难经验中是相互关联的。

无我是佛陀洞察力的一个关键方面:理解生命是一个变化的过程;我们所认为的“自我”都是无常的,与苦难紧密相连,也会发生变化;永久的、独立的自我是一种幻觉;世界上的其他一切都服从于存在的三种迹象。在佛陀的教导中,唯一不变不灭的,是被称为涅槃的自由平和的心境。

从生到死,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变化,这是根据迄今为止影响我们的因缘而定:在佛教的教义中,这叫做有条件的存在。在任何时刻,我们都是我们必须成为的样子,这是在那一刻之前发生的一切的结果。然后,无论那一刻发生了什么,我们对它的反应决定了我们在下一时刻成为什么样的人。佛教的道路专注于这一点,专注于培养正念或“当下意识”。这有助于我们在实际的时刻以有益的思想和行为来回应,从而带来快乐,并克制导致痛苦的不健康的思想和行为。

苦难的根源

是自私的渴望:抓住我们喜欢的东西,排斥我们不喜欢的东西,执着于关于我们自己或身份的想法。佛陀把以自我为中心的这三个方面称为贪、恨、痴,也就是三恶根,或三火。

苦难的终结

是自私欲望的毁灭。随着三火的熄灭,人们体验到了涅槃的自由与安宁。

佛教的道路引导我们逐渐走向涅槃,将我们的注意力从自身转移到外部,这样我们就能更多地生活在佛陀所说的天堂住所中:仁爱、慈悲、悲喜和平静。前三个品质是在我们周围的生活中,在其他生物中,在整个自然界中,自由而自然地分享。这种开放的心与进一步的基本品质的平静(均匀或宁静)相平衡,这是佛教实践的特别强调。

终结苦难之路

是佛陀的高贵的八正道,道德体系:在更高的品行、心灵、头脑和智慧方面的训练体系更高的行为包括正确的言语、正确的行为和正确的生活方式,这些都支持心灵和头脑的训练。训练心灵和头脑包括正确的努力,正确的专注和正确的专注。它是冥想练习的重点,并支持智慧的发展。智慧结合正确的理解和正确的意图,并激励所有的步骤的道路。这八步要一起走,这是佛教的生活和思维方式。

更多关于佛教

请点击链接了解更多佛陀的教导。

  1. 佛陀的教导大纲,以及佛教的数字图表
  2. 关于正念呼吸的原始教学
  3. 以及正念的四个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