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W927

小说的力量

当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在1774年出版他的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时,他不会想到这篇小说会让许多读者自杀。然而,事实正是如此——但并不是因为他们觉得它无聊透顶,恰恰相反。小说的男主人公维特——剧透警告——最终饮弹自尽。不幸的是,再加上这本书的受欢迎程度,在深受感动的读者中,有不少人模仿自杀。由于歌德小说的情节是这些死亡事件的灵感来源,一部出版的作品和一波自杀潮之间的这种联系被称为“维特效应”。

因此,一篇小说可以有相当大的力量。它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生与死,存在与不存在。类似于文学小说变成现实(参见维特的例子),法律小说也可以强烈地影响我们的生活。一些学者认为,法律虚构只不过是法律发挥作用(即履行其职能)所必需的工具或占位符。然而,像“法人”这样的虚构可以塑造我们感知和对待他人的方式——例如,它们可以提高我们对他人的看法。

今年3月,新西兰的旺格努伊河获得了法律人格。这样做是为了保护河流的健康,并为子孙后代保存它。所以,政府可能对人格虚构在头脑中对现实有积极的影响。此外,河流的法律人格应反映当地土著人民的观点,即河流本身是一个有生命的实体,是他们的祖先,不能作为财产拥有。在我们看来,这是一个对人们如何对待这条河有很大影响的虚构故事。在土著居民看来,这条河的个性可能根本不是虚构的,而是真实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我们有义务更好地对待这条河(就像对待一个人一样),但我们也可能会把它看作一个逐渐不那么虚构而更真实的人。小说的这种效果至少会比“维特效应”更令人愉快。

标准
LW927

“人”的普遍主义概念?

人是什么?乍一看,这似乎是一个相当简单的问题。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可能都很清楚什么是人,什么不是人。作为成年人,人们通常仍然认为他们对人的概念是不言而喻的,无论是生物医学的还是更精神的。因此,它通常不会受到质疑或与其他观点进行比较。然而,当你仔细研究不同的文化、宗教或哲学理论时,“人类”和“非人类”之间的界限就变得模糊了。一个有趣的例子是“orangutan”这个词的词源,在马来语/印尼语中是“森林中的人”的意思。2014年,阿根廷一家法院甚至授予了猩猩类人的权利。

模糊“人类”和“非人类”之间的界限也会反过来起作用:纵观历史,直到今天,为了以种族主义的方式贬低他们,黑人被比作猴子,而犯下(或涉嫌)严重罪行的人通常被视为野兽或怪物。这种非人性化建立了一种“次人类”类别,可以用来为歧视性、暴力和/或违反人权的措施辩护。因此,将某人视为“人”或“非人”不仅是一种描述,而且是一种包含许多含义的价值判断。这种机制似乎是永恒的,尽管“人类”的特定概念会随着时间而变化。考虑到与类人机器人或地外生命形式共享的未来,我们目前的概念当然不是这个主题的最后定论。

标准